本发明的全自动切管机主要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高精度切割。 可广泛应用于家具、五金、运动器材、医疗器械、电子、汽车、摩托车、自行车、童车、空调管道等零部件。 工业、装饰等行业。
背景技术:
传统切管机的加工方式有锯、磨床、锯片等,它们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涉及的工序非常复杂,涉及开模、大件装夹、锯切、数控加工、手工等。去毛刺。 为了保证这一系列工序的连续性,工厂不得不招募更多的工人,购买更多的设备,花费更多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特别是对于多类型、大批量的企业,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。 采用传统加工方法生产的工件不仅精度低、毛刺大,而且误差率高,成品切口不均匀,不同程度的黑边,切割面不干净,一致性差,质量参差不齐。 传统的加工方法已经不够了。 灵活,面对复杂的图形,只能拒绝少量多样的指令。
技术实现要素:
针对传统切管机无法实现高效率和高可控性的上述缺陷,本发明在该领域积累了多年的经验,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,最终开发出了全自动切管机。本发明的切管机。
鉴于上述现有技术,本发明的全自动切管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无人操作,颠覆传统切管机的发展。 该切管机实现自动连续送料和自动识别送料材料。 尾部一起切断,切口无毛刺、不变形。 采用自动机械定位,确保长度准确。 自动计数和停机提醒,可以一个人同时操作多台机器,提高工作效率,节省成本和安全,保证批量生产。 实现“无人化”生产的高效全自动切管机。
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,本发明的全自动切管机的主要特征是:机身,机身上安装有气缸,机身上安装有电机,刷子上安装有刷子。电机,电机上安装有电刷。 切刀主梁安装在机身内。 切刀主梁上装有切刀。 机身一端装有送料装置。 送料装置设有传动链条、送料辊、卡盘、导向条。 送料装置两端安装有传动链条,送料滚轮上安装有卡盘,送料滚轮安装在传动链上,送料装置入口处安装有导杆,所以另一端机身上设有卸料装置,卸料装置上设有卸料底座。 有二十把切割刀、两个送料辊和两个卡盘。 ,电机为伺服电机。
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,本发明的全自动切管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:自动切管机能够自动夹料、送料、送料、尺寸设定、定数停机和工作测量,等。本机主电路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工作。 自动送料、夹紧、切割系统,送料准确快速,每分钟可切割10-50次,计数器可设定切割次数,切割完成后自动停止,无需人工操作,更高的机电一体化,可以让一个人操作多台机器,减少员工数量。 总计数器可以记录一天的工作量。 总压力、前、后、压力均可逐级调节,保证工件不被夹伤、不变形。 采用伺服切管机,切管长度精度保证在正负0.05mm以内,切口光亮无毛刺,整个工作过程完成。
本发明全自动切管机的主要特点:
1、纵向进退数控切削方式,进给平稳,刀具寿命长,价格低廉。
2、精心设计的供料系统,自动按顺序供料。
3、防滑设计,不损伤管件表面,送料精度高。
4、独特的夹紧装置,夹紧力强,解决了管件非标毛刺难以通过的问题。
5、采用单片机集成电路控制,性能稳定,操作简单。
6、利用切削液循环冷却刀具,确保刀具更加耐用。
7.集中按钮控制,操作简单方便。
8、系统设有计数器,方便统计每日产量。
9、无料自动停机。
10、新增钢管稳定机构,使管子转动更加平稳、稳定。
附图说明
图1是这种新型全自动切管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。
图2是这种新型全自动切管机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。
附图标记说明: 1、本体2、气缸3、电机5、送料装置6、传动链条7、送料辊8、卡盘9、导杆。
详细方式
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。 为了使本发明的实施更加容易理解,下面通过具体例子对本发明的实施进行详细说明。 本发明的全自动切管机的主要特点是: 机身1上设有气缸2。 机身1上设有电机3。 电机3上设有电刷4。切刀安装在机身内。 切割机主梁安装在机身1内,横梁上安装有切割机,机身1一端安装有送料装置5。送料装置5上设有传动链6、送料装置5。滚轮7、卡盘8、导杆9。 传动链条6安装在送料装置5的两端,卡盘8安装在送料滚轮7上,送料滚轮7安装在传动链条6上,进料装置的入口处安装有导杆9,机身1的另一端设有出料装置,出料装置上设有出料底座。 有二十把切割刀、两个送料辊7和卡盘。 8为两个,电机3为伺服电机。
技术特点:
技术总结
本发明全自动切管机的主要特点是:机身,机身上安装有气缸,机身上安装有电机,电机上安装有刷子,安装有刀具主体在机身中。 横梁、刀具主梁上装有刀具,机身一端装有送料装置。 送料装置设有传动链、送料辊、卡盘、导杆。 传动链条在送料装置两端装有卡盘(安装在送料辊上,送料辊安装在传动链上,导向条安装在送料装置的入口处,另一侧安装有导向条)机身一端装有放料装置,放料装置上装有放料底座,至少有二十把切刀,两个送料辊,两个卡盘,电机为伺服电机。本发明的全自动切管机具有: 1、走刀纵向进退数控切割方式,进刀稳定,刀具寿命长,价格低廉。
技术研发人员:曾伟峰
受保护技术使用者:曾伟峰
技术研发日:2017.06.16
技术公告日期:2017.10.10